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农业机械厂家

理财产品不是稳赚不赔的馅饼【资讯】

2023-03-17 来源:南安市农业机械网

理财产品不是稳赚不赔的馅饼

理财产品不是稳赚不赔的馅饼 柴喜男 来自  辛苦赚来的钱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,本指望实现保值增值,怎料万千家财大大缩水。国内储户宋文洲2008年购买了渣打 银行总价值约1亿元...  辛苦赚来的钱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,本指望实现保值增值,怎料万千家财大大缩水。国内储户宋文洲2008年购买了渣打 银行总价值约1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,却亏损了5300万元。(5月14日《深圳特区报》)

自从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,一直以稳健的风格得到投资者的青睐。但是经过了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后,银行理财产品稳赚不赔的神话开始破灭。近年国内多家银行理财产品都陆续爆出了亏损的消息。既有外资行,也不乏老牌国有银行。2011年,平安银行一款理财产品巨亏33%,外资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更是大半陷入亏损泥潭,以往被誉为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风光不再。

笔者认为,理财产品安全性神话被打破,实际上揭示出两个问题。

其一,任何投资品都没有稳赚不赔的道理,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一样。投资学常识告诉我们,只要是投资,就会伴随风险。我们不应忘记,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刚刚问世时期,恰好是股票市场从暴跌后走向复苏的阶段,如果当时的投资品种挂钩股票、基金类投资标的,处于上升通道的市场一片歌舞升平的气氛,恰好掩盖了原本应有的投资风险。而随着近年国内股市低迷、欧债危机,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残酷性也开始暴露出来,出现投资亏损也就不奇怪了。

其二,银行理财产品的无风险也跟某些行业的监管不严有关。银行方面实在是透支了百姓的信任。例如,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同程度存在着回避产品风险、隐瞒实际收益率、夸大预期收益率等问题。银率的调查显示,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,有28.6%的投资者经历过误导现象。因此,对投资者来说,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不能够完全寄望于销售一方,自身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。风险与收益对等,永远是投资市场的铁律。南海

中外企业文化期刊

工业微生物期刊

中国乡镇企业会计